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6-06-01  信息来源:文成网  【字号:


中美合作所旧址
    
 
    玉壶镇地处文成县东北部玉泉溪流域,境内群山逶迤,峰峦叠障,溪流曲折,翠竹满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玉壶因出国华侨众多而著名,全镇旅外侨胞多达2.5万多人,分布在欧洲、中北美等39个国家和地区,担任各种华侨社团副会长以上职务的就有400多人,素有“侨领之乡”之称。尽管许多人都知道玉壶是侨乡,却很少有人知道,抗战时期这里曾有一支神秘的部队——中美合作所。
 
 
中美合作所背景
 
    中美合作所全称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又简称中美技术合作所、中美所等。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和美国军事情报机构合作建立的战时跨国情报机构,其目的是中美之间加强军事情报的合作,通过交换日军海陆空军事情报和搜集中国大陆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队,挺进日军后方,协助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作战,共同打击日本。中美合作所成立于1943年4月15日,结束于1946年1月,隶属于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总部设在中国重庆西北郊的歌乐山下杨家山。
    中美合作所成立之后,迅速建立起了强大的情报搜集、破译和传递网络。正是如此强大的情报网络,才帮助中美合作所多次及时破获日本电报,配合美国海军给予日本海军以毁灭性打击。据统计,在1944年至1945年对日抗战胜利前,中美合作所共向美方提供4139件重要情报,而美方对中方的交换情报也有1758件。在电讯侦译工作方面,中美合作所在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总共截获日军密电11万多件,并破译多种密码。
    此外,由中美合作所训练的五万人员多数直接同日军真刀真枪的作战,同大部队野战不同,他们的作战方式多是游击战、爆破、暗杀等。据中美合作所美方参谋长贝乐利1946年说:中美合作所部队击毙敌寇26799人,伤11642人,俘虏508人,破坏桥梁183座,舢板158只、汽船35只,飞机1架,车头、车厢425节,库房271个,铁路303段,机动机车269辆,营救联合国飞行员130名。
 
玉壶中美合作所
 

    玉壶中美合作所全称为中美合作所第八期特种技术训练班,简称玉壶训练班、训练班。据《文成县志》载,1944年7月下旬,中美合作所第八训练班选址在玉壶举办。训练班由中方3个教导营,1个直属特务连和30多名美国官兵组成。戴笠兼主任,赵世瑞、郭履洲先后任副主任。训练班原先设在青田油竹,因种种原因,1944年8月,训练班从油竹迁往玉壶。
    到训练班受训的人员,大多数是国民党从“忠义救国军”选送来的官兵。忠义救国军是当时许多爱国青年由于战火绵延而被迫辍学,许多人不愿离家便组织成一支由广大知识分子为中心骨干的军队,取名为忠义救国军。忠义救国军在抗战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受训官兵到达中美合作所后,被编为营,分排上课,接受训练。授课内容有侦探、爆破、擒拿、射击、战斗、电讯、秘密通讯等。训练科目都是美式轻武器:火箭筒、45型手枪、汤姆生机枪、卡宾枪、左轮手枪及爆破技术等。训练的时候,由美国教官担任教练,经过短期训练之后,即装备最新式的现代化武装,成为全国最精锐的部队与日军进行作战。
    从1944年8月开始,到抗战结束,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玉壶中美合作所共办了四期,受训人员约3000人。
前排左为金福元,中为何初旺,右为林瑞熙,三人为中美合作所学员。(图片由朱振寿提供)
中美合作所旧址


 
训练班学员回忆

 
    余式坚是文成人,曾在玉壶中美合作所接受训练,他在《我在玉壶训练班》一文里回忆,1944年冬,听说中美合作所玉壶训练班招收抗日志士,他怀着抗日救国的心情报了名。经过考试,他被录取了,于1945年元旦开始在玉壶训练班接受训练。学习的课程有:军事学——在操场上基本训练与野外战斗训练;情报学——敌军人数、装备、番号、动向以及飞机、船舰吨位的识别;爆破学——炸药的使用、桥梁的爆炸法以及其他建筑障碍物的破坏等。结训后,他被分派到忠义救国军教导十一营特务连任准尉情报员。先后在乐清、温岭、宁海与日军作战,多次击败日军,直至抗战胜利,当时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美军。
    同是文成人的邓玉清则说,他是玉壶中美合作所第三期学员,于1945年5月进入玉壶训练班接受训练。他回忆,上午他们学习军事课,内容有步兵操练、打靶等;下午是爆破、情报课,爆破课学习地雷、炸药的使用,情报课学习搜集军事情报、化装潜入敌占区等,每周还上一节英语课。当时郭履洲任他们第三期的班部副主任。受训后他被补入教导十一营爆破组为准尉组员。
    家住瑞安的金福元老兵也曾在玉壶中美合作所接受训练。近期,他前来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时还回忆,当时他们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美式装备,他们的训练科目包括武器的使用,拆装,还有就是炸弹爆破以及一些秘密通信和情报破译等课程。训练结束后,他掌握了侦察、爆破、擒拿、情报、通信等专业技能,被编入第九教导营特务连,在日军后方秘密从事炸碉堡、炸司令部等地下工作。
余序整讲述训练班记忆

余式国讲述训练班

 
记忆中的训练班
 
    余序整,玉壶镇中村人,高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玉壶地方文化挖掘。他回忆:“1944年,我才9岁,那年春夏之际,中美合作所在玉壶开班,并将玉壶中村门前垟一片良田平整为训练班练兵场、跑马场、篮球场,而打靶的地点选在东山岗。有时我也跟着比我大的人去东山岗看他们挖子弹头、捡弹壳。有的人把积蓄起来的弹头、弹壳熔化为铜和锡,铸成酒壶等器具。”
    他还介绍,美国军官训练士兵的生活和住处是不同的。美国军官住在玉壶中村街尾镇长余式丹的洋房(解放后作粮管所),厨房在玉壶街尾旅意胡允迪的新木房,士兵的厨房在底村上新屋。那时做美军大厨的是他隔壁的族公余昭威,他有个侄子余式国做他的烧火工。
    “做烧火工没工资,只能混碗饭吃,那时候家里穷,饭都吃不上,帮忙能吃饱就很不错了。”余式国介绍。中美合作所解散后,余式国参军入伍,曾参加渡江战役,后去朝鲜抗美援朝,在西方山战斗中,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
    “当时美国军官吃的西餐是温州百亨供应的牛奶和面包。大壤一位屠夫长期宰牛供应牛肉做牛排。后来这位屠夫被五花绑架抓走当兵,美军官知道了说,绑架抓走的兵会打仗吗?于是去大峃保回这位屠夫。屠夫为了感谢他们,特地宰了一头牛送来表示感谢。”余序整还说,“美国军官喜欢玩兔子,比我大的小伙伴会将兔子卖给他们。有时美国兵在街上走,我们小孩子看见他们高喊‘美国好’,他们也回答‘中国好’。他们对中国的东西很感兴趣,一次他们来到我住的‘泰宁店’看叔婶织布,嘴里发出叽里呱啦的好奇声。而且爱帮助人,当年,我有一位婶婶乳房生病,疼痛难忍,玉壶的中医无法治愈,美国军医得知情况,免费为她做了小手术,并将她的病治愈。”
    如今已99岁高龄的胡条梅老人对美国军医为她治病的事记忆犹新,时常向后辈说起这件事情。
中美合作所旧址后门


 
中美合作所旧址
 
    当年,中美合作所在玉壶共举办四期训练班,约3000人得到受训。当时,整个镇上住满了学员。为了能让这些抗日将士得到最好的居住条件,玉壶镇稍微好点的房子都腾出来给教官与学员居住。经历70多年的风雨,这些曾给将士们提供居住的地方如今也物是人非,仅剩下几处破旧的老屋,保存最完整的旧址位于玉壶镇底村上新屋巷10号。
    上新屋是一处古建筑,房屋坐西南朝东北,建筑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建造,原为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第一进为门屋,现仅存地面柱顶石、阶沿石等。一、二进间为长方形天井,中央甬路用小卵石铺成拼花图案,甬路两侧为大块卵石铺设。前屋为七间悬山顶建筑,室内明间做成鸳鸯厅结构。天井东、西侧各为三间厢房,两层悬山顶。正屋为七间两层悬山顶建筑,明间底层为穿堂敞厅,额枋上挂有清嘉庆十二年(1807)匾额“庭槐蔚秀”一块。1944年至1945年间,玉壶中美合作所第八训练班曾以此建筑为学员宿舍。
    胡克强是上新屋里面的住户。他介绍,中美合作所在玉壶办班时,他才5岁。当时,所有住户将二楼的房屋全部腾出来让给学员们住,住户们则住在楼下。因为前门的院内放有武器与训练所需的物品,他们进出不能走前门,所有住户只能从院墙绕过去走后门。那时,他的年纪小,只记得白天学员们早早就去训练,晚上回来休息。直到抗战胜利,训练班才从这所房子里撤出。
    目前上新屋仍住有6、7户人家,村人介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美合作所的旧址才得以保存至今。曾经的三进式二层宅院,如今除中间部分与左右厢房保存完整,一进与后面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已经损坏与倒塌,现旧址正在修缮之中。这段历史虽然已过去70多年,但它却给玉壶当地人留下永久的记忆!(文图/张嘉丽)
中美合作所旧址里的地面与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