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3-12  信息来源:县外侨办  【字号:

【美国亚裔新闻局(AANB)报道】老龄化社会是日益凸显的世界性难题。居住在爱荷华州一座大学城的Elizabeth,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对中美老年生活做了一次精彩的对比思考。透过她身边活生生的实例,是怎样的触目惊心!启迪人们感悟和思索,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老年生活。       

         一条并不醒目的新闻触动着我的思绪,"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2.4亿!占人口总数17%,2025年将达到3亿。整整一个大国家的人口!  

         很久以来,老年生活问题已成为我和亲朋好友日常交流的最主要话题。在如此庞大的群体都将踏入老年社会的今天, 对比中美两国的几位老年人群,反差之触目惊心让我不得不把这些所见,所感,所思的老年生活写出来,共同思索感悟应该如何面对度过我们的老年生活。

         两个国家各列举三位我熟悉的老人。我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经典案例,也不对比两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就是陈述一些身边熟悉人的生活现状,美国的三位在中部小镇,中国三位在中部大都市。

        对比一下芸芸普通人在同一年龄阶段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理念,为自己和与我同代即将步入老年生活的朋友们找榜样立警钟。


         我的每个亲友来都曾拜访过的简女士今年已经87岁了。他和先生都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的退休教授,目前住在市养老院的独立公寓里。

         在住进这家养老院之前她已在这里做了十几年的关怀志愿者,在排了7年队后,他们卖掉了自己的大房子将房款全部捐给这家养老院才得以住进了这里的两室一厅。他们的女儿女婿就就在镇上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店铺在打理着。他们只是节假日才会聚集一起,平时各自过着自己的独立生活。

         去年我的姐姐姐夫访问这里,她开车50分钟带我们去参加全国广场舞交流大赛。让年轻二十多岁的姐姐姐夫感到汗颜和震撼; 

          表姐来访,她带着参观教堂的食品捐助分派穷人活动,亲力亲为帮助各种弱势人群。同时参与本城的许多社会团体的公益活动。

         去年他们重返荷兰旅游,见到了18岁时的好友。

         今年伊始,她在为我们城市一家最大的生命健康中心项目的实施立项在奔走筹资,每场会议上做演讲发言。她没有任何社会头衔,却有着极高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市体育馆的羽毛球俱乐部,是20年前由几位退休人员组织创建的。84岁的卡洛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每周两次雷打不动的锻炼时间使他保持着极其健康的身材和思维状态。

          卡洛先生有许多不同领域的志愿者工作:春天是雷蒙花园的园丁;夏天是州老年运动会羽毛球赛场的组织管理者;全年几次社区教堂的义务捐卖活动参与者。这些工作全部没有丝毫报酬而且自己要贴时间和精力。

          每年的爱荷华州老年运动会赛场在距我们城50分钟车程的西迪莫因市举办。上午9点开始比赛,他要7点钟就到达赛场进行各种赛前准备工作,比赛结束后的收尾清理工作。

         尽管我老公已帮着干了好几年,惦着接手这份工作,但卡洛先生干的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目前丝毫没有想转交这份义务劳动的意思。

        无论是草坪音乐会、国庆游行、圣诞晚会,任何时候我去参加小镇上的文体活动,总是能见到卡洛夫妇的身影。看篮球赛总是穿着自己支持球队的队服,打羽毛球赛时穿着最专业最新款的羽毛球鞋,一所大宅子大院子依然自己在打理着。他热心参与一切社区生活,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热情和兴趣。

        我的邻居凯伦女士,退休的中学老师。因为我们都爱好旅游和家居装饰,所以我们经常一起喝茶聊天有许多共同的话题。

         每次我去她家,都会为她家里应和不同季节和假日的装饰布置而惊呆。她自己缝制的桌布每个月都有不同的主题在更换点缀着房间。她家的墙面上分主题布置着从每个旅游国家带回的特色纪念品。连卫生间里都是别出心裁的换季装饰。所有这些繁杂的工作自己完成,乐享其中。

        一年两次的大小旅游,让他们要做许多旅行前的学习准备工作,旅行后收集整理装饰工作。每年他们会合孩子孙子团聚两次,其余时间他们安排自己旅行生活。

         最近他们刚刚买了辆7座旅行轿车,为今年夏天带着全家去加拿大国家公园在做准备。

         看到他们下雪天经常为对门80岁的邻居扫雪清理车道,我一直以为凯伦夫妇也就60岁左右、刚退休不久。没想到,有一天她告诉我他们夫妇已经75岁了!凯伦依然在买新衣服,带新饰品,对生活总是兴致勃勃充满热情。就在平凡的生活中你总能发现最好的榜样!

           

        下面,再来看看中国我们自己的老人。因为我的接触圈子有限,我列举的案例的几位老人都是生活在中国大城市里有文化有退休金的知识分子阶层。

         我的父亲87岁,退休前的大学理工科教授。二十多年的退休后生活主要集中在打麻将,参加各种免费保健品学习班。家里充斥着各种保健品知识小册子,大小瓶罐盒子的保健品堆积成灾。花两万多元人民币买下包治百病床垫,但却节衣缩食舍不得买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父亲已经糖尿病多年却将医院正规药品停了,试图用喝三个月羊奶灵丹妙药而去除任何疾病,让生命返老还童。子女看他省吃俭用基本生活食品而花天价高价钱买那些虚假无用的保健品也是愤怒和无奈。以至于从争论到吵架,最后难以沟通和交流。

          他每天有很多时间却从不愿意参加任何社区义务活动,只愿意参加免费的礼品赠送活动,不知不觉中掉在被洗脑的坑里浑然不觉。

          我常常在想,他们的一生都生活在思想被灌输的时代,他从没有想发现或试图去寻找自己人生中最大的爱好是什么?乐趣在哪里?梦想有过吗?


         我的一位好友是商场上的成功女性,有殷实的经济基础让父母从小城镇搬到了大城市的高档住宅社区。再每年给几万块钱让他们用于交房屋水电物业费,让他们安心居住没有压力。

         她的父母有一份可观的退休工资和社会医保,按说应该是非常幸福风光的晚年生活,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于让自己工资的每一分钱存起来以备万一。他们不断地向女儿索取生活中的每一笔开销,大到医药住院费,小到衣食住行生活用品。

         她既不愿意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也没有朋友圈子和文化旅游社交生活,因为这一切都要花钱。她母亲的思想理念与我们许多老人并无二致:"我养了你,所以你欠我的,你要回报我。"

         或许他们并不明白繁衍生命是人生的自然规律,生孩子是你自愿的选择,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你体验生命的过程。因此,他们也并没有把自己和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格个体来看待,很少有人格平等和尊重的意识

          我一个朋友的父母65岁,当参与了女儿从找对象到结婚到生孩子这些人生所有的重大决定后,老俩口又把全部积蓄贴给女儿买了房子。这还不够,当孙子出生后,他们又打着“飞的”奔赴往返异地,投入到给女儿带孩子的火热生活中。然而,全情地投入并未带来如期望想象般的美好生活。

         五口三代人挤在局促的大城市高层公寓里,彼此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天天碰撞在一起,带给对方的全是“一地鸡毛”的糟心烦恼。

         许多夫妇给已经成年的子女付出自己的全部金钱与爱,当然是想参与到子女孙子的生活中并得到他们想象中的回报。然而,已经是新一世纪现代生活观念的子女怎能忍受和承担这份沉重的爱。爱的负担的故事恐怕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比比皆是。

        尽管中国的经济腾飞已与先进国家比肩,但许多的思想文化观念却依旧停滞在农耕社会。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恐惧回家春节,担心见到七姑八姨的亲友。女友回国几天就感到无法忍受人际亲情关系的复杂和糟心而逃离回来。生活观念的相距甚远使大家无法再在一个频道上交流沟通。

        为此,我希望为自己和我的同龄人提出一些建议,寻找几个作为我们生活的目标:

1.  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圈子去珍惜享受

        从60岁开始,你不用工作了,子女独立让你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了。你的人生也许还有几十年的路程要走。问问自己,什么是你的爱好?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去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走!热爱某项运动某种爱好,去尝试练习。

       在共同的爱好中,你会发现志趣相投的朋友,带给你生活中更多的快乐和惊喜。而不是天天坐在家里在等待子女的电话中抱怨孤单无聊,或是试图到子女家里去用你的生活方式教导人家。怎样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和圈子去融入和享受,是我们的要开始学习和尝试的。

2.  无论你的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是什么,先活好自身身份

        我极为欣赏美国文化中对于所有人的称呼,无论你是80岁的还是3岁,彼此都会以介绍和称呼对方的姓名为尊重和自豪。正式场合用以女士先生夫人等尊称。

         看看我们满社会的称呼:大妈,嫂子,大哥,我姐,搞得比一家人还亲;走出门到处是某老师,某总,某处,一场大酒局喝完也不知对方姓甚名谁。

        看似简单的“称谓文化”,其实折射着我们人际关系,每个人不是以自身个体出现在社会生活中,而是以亲戚关系和社会头衔出现在人群中。不以自身的生活为主要生活内容而把全部心思放在头衔生活中。

          最尴尬的是中国五十岁以上女性,当她们还想活自己的人生时,她们已被冠以大姐大妈奶奶的名号。没有人称呼她们的姓名,也使她们忘却自我是谁,全情地投入到大妈婆婆师奶的角色中去。

         当我在湖边小木屋里读着先生祖母18岁的情书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从不知道我外婆祖母叫什么名字。她们只是扮演着女儿妻子妈妈奶奶的角色而走完一生。

        时代在进步,生命在延伸。我们这一代人从60岁也许是又一个几十年的开始。请自私地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努力尝试过自己的生活。

3.  在给予中寻找大爱

       中国富二代群体的产生,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与的太多太满。许多美国人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却把大笔资产捐给当地学校医院等社会机构,普通人捐助自己物品、义务帮助社会服务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信仰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他们相信在帮助社会中能获取到自身价值的认可。这就是对大爱的理解!

        我多年前的好友,资助一个农村女孩上学,看着她大学毕业,指导她找到工作,看着她从一个乡下小丫头成长为大城市的知识女性,她的自豪感、成就感、满足感不亚于这个获得资助改变人生的女孩。

         在给予中寻找大爱  无论是我们的资产还是我们的情怀,是不是可以更广阔更丰富一些!

        这些案例并不是有意抹黑谁、美化谁,刚好都在身边真实的发生。暂不讨论国家作为,很多社会问题来自观念和意识的落后。只希望当看到别人家好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后,能对国人有些启发。

         我们不能做到最好的人生,但我们尽可能去学习如何度过自己更好的生活。让生命尽少地索取,尽多地给予,尽情地挥洒!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