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动态
发布日期:2018-06-14  信息来源:县外侨办  【字号:

1917年,玉壶镇东平村,一名叫周迪松的青年,在父母的安排下,筹借了70银元前往南洋(今新加波)。然而仅靠着70银元到新加坡谈何容易,在他抵达厦门时路费几乎已经用完。随后他只能靠着打零工解决温饱问题,一路缓慢前行,历时两个多月终于到达新加坡,并在堂兄周宝来的安排下在新加坡安顿下来。后来堂哥周宝来因妻女都在家乡,回乡团聚,只留周迪松在新加坡娶妻生子。

 

1970年,中国改革开放,中国与新加坡实现互通,经过一年的书信往来,1972年,周迪松携妻子回到家乡。当他来到家乡,看到家乡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就把所带来的礼物全部分给各个乡亲们,并请全村人到他家吃饭。听说当时村里天天都有人到镇上买吃的挑回村里,全村人整整吃了一个月的饱饭。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个月后周迪松他们就返程回新家坡了。

 

1972年玉壶建造电影院,听说家乡建设需要花钱,身在新加坡的周迪松带头陆陆续续的为家乡建设募集了7000多元。之后因新加坡生意不景气他与家乡慢慢的断了联系。时隔40余年,他的妻子王明珠,儿子周守东、周伟杰思祖心切,一直想要回乡寻根,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今年1月份,王明珠将印象中的地址和名字写出来,委托她堂姐找到了玉壶侨联,虽然地址和名字的错别字很多,但是在平台数据库的支撑下,镇侨联花了半天时间就帮他们找到祖籍地。近日,周迪松的后裔周守东夫妻终于第一次回到故乡寻根谒祖。

 

6 7日,龙背村周家人一片欢声笑语,来自新加坡的周守东夫妻俩在镇侨联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终于回到苦苦找寻多年的祖籍地寻根谒祖。在堂兄家中,洋溢着满满的亲情,周守东夫妻俩在先后品尝了家乡的番薯粉丝、杨梅等家乡特产,并向堂兄询问家乡情况,了解周家的亲缘关系。

68日上午,周守东夫妻俩前往玉壶镇家乡际门坑祭祖,按照家乡习俗,上香叩拜,祭奠先祖。

 

下午周守东夫妻俩来到了玉壶侨联,并受到了玉壶侨联班子的热情接待,并参观了侨联历史侨史馆。周守东激动地说,很高兴今天能回到家乡,家乡实在是太美了,一抬眼望去都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他表示,回新加坡后他们将新加坡的家谱(周迪松的后裔有近100人)送来与家乡族谱对接,并积极组织家族成员一起回到家乡,祭拜先祖,走亲访友。

当天下午夫妻俩拿出一部分钱,购置了些慰问品和镇侨联负责人、玉泉寺的则馨师傅一起慰问了当地孤寡残疾的贫困家庭。他说,此次回去后一定会跟后辈说要发扬他爸爸为家乡贡献的美好品质,并保持中华民族清明祭祖的习俗,每年组织一次家族聚会,一起回到家乡祭拜先祖。

玉壶镇侨联:王夏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